解放思想,提升格局,坚定走好创新发展之路
——学习李强书记调研域外农场时的讲话精神有感
李强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立意深远,思想深刻,内涵丰富,鼓舞人心。我们要反复加强学习理解,领会精髓,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充分应用于本职岗位的工作实践中。紧紧围绕“十四五”规划,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坚定不移地走好科技种业、精品种业、品牌种业之路。
中垦种业作为新时期中国农垦改革的试点结晶,凝聚了国家农垦局和多个垦区的殷切期望,任重道远。一个“中”和一个“垦”,这十分厚重、非常珍贵的两个字里,积攒了多少同行的羡慕和期盼,饱含了多少代人的梦想与情怀。
在科技种业打造上,我们将不断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深化数字种业、智慧种业建设,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领域加快对外合作步伐,在软硬件两方面同时提升,进一步提高种业的科技含量,提高种业的高端应用水平。
在精品种业打造上,我们将立足资源禀赋,发挥独特优势,对标世界一流,定位高端领域,坚定不移地走“氮高效”之路,在人才、技术、品牌、市场等方面充分体现精品特色,引领长三角优质节氮水稻的快速发展。
在品牌种业打造上,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升格局,尊重科学,尊重专业,从长远角度谋划整体布局。在产品质量上,在人才引进和培养上,在市场营销策略和技术指导服务上,在对外合作发展上等诸多方面,注重形象的树立和口碑的积累,诚实做人,诚信做事,日积月累,厚积薄发,朝着百年老字号努力。
种子关乎粮食产量的增减,是粮食丰产的关键。作为种子行业的排头兵,中垦种业已充分认识到科技创新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意义,正勇担责任,深入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坚定不移地依靠科技打好种业这场“翻身仗”。
落实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是中垦人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在种业振兴行动的奋斗征程中,中垦种业有责任、有义务冲锋陷阵,勇往直前。进一步发挥六大股东的优势,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认清形势,增强自信,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加快发展步伐,立足上海,服务苏、浙、皖,辐射长江中下游,迈向全中国,稳步推动中垦种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我们将立足长远战略,突出重点领域,积累优质资源,聚焦主营业务,紧抓核心品种,集中创新力量开展科研攻关。加快在核心种质创制、育种创新、示范展示、营销服务、品牌宣传等方面的建设。加强内部管理,通过建立信息化科研管理平台和构建科学规范组织体系,把科研、生产、加工、营销、服务等部门有效连接在一起,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提高核心竞争力。通过宣讲先进事迹,树立标兵典型,激发员工更好地发扬农垦精神,胸怀全局,主动作为,敢于碰硬,永不气馁,上下一盘棋,全力以赴打好种业“翻身仗”!
我们将进一步明确产业定位,精准发力,努力把中垦种业打造成中国种业的第一品牌,推动中垦种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无愧于“中”、“垦”二字。在发展战略上,将尽快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不随波逐流。将牢牢抓住与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和江苏(武进)水稻所合作的契机,在节氮(节磷)作物的研发方面做出亮点做出成效。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尤其是能服务上海地区的综合性状突出的优质食味稻米品种。充分发挥中垦种业的生产加工优势和区位特点,进一步加大营销服务水平,提高市场占有率,提升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开放“终端搞活”,推动体制机制变革,加快建立健全人才正向激励机制,持续完善人才激励政策,实现人才“引得进、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针对小种子,做出大文章;确定小目标,做成大产业;围绕小梦想,实现大作为;立足长三角,服务全中国。
我们将加强分析与总结,从自身条件和能力出发,站在全球产业的高度看问题,将借势借力,加强与国际国内一流的科研单位的合作,努力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取得全面突破;将对标先进,加强与国际国内顶尖的先进种企的交流,努力在科研创新、营销服务和内控管理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将多方搜集人才、技术、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形成倍增效益。将建立协同创新、人才激励、科学评价和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尽快在生物育种、核心种质资源挖掘创制、商业化育种创新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的更大的突破。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有我,中垦更精彩!有我,前程更光明!(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