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信组件

友情链接

  • 上海市上海农场
  • 地址:江苏省大丰市上海农场
  • 邮编:224153
  • 电话:0515-83265004

加强交流合作,共谋渔业产业新发展——沿海地区规模化养殖场健康养殖技术研讨会顺利召开

2023/03/13 09:05

随着中国渔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渔业逐渐成为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养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升,使发展规模化渔业经济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2023年3月7日光明渔业有限公司联合江苏福美康举办以“沿海地区规模化养殖场健康养殖技术”为主题的专题研讨会,就规模化养殖场存在的痛点及绿色生态养殖发展道路做出讨论。中国科学研究院院士刘少军、中国水产病理学专家汪开毓、上海海洋大学教授王成辉以及沿海地区规模化养殖场主要负责人等50余人参会。

大会开始,光明渔业党支部书记、法人代表王军对本次参会来宾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光明渔业养殖情况。王军指出,光明渔业一直以为长三角地区人民提供“安全、优质、健康、营养”的水产品为己任,实现了“从塘口到餐桌”全程追溯和“种、养、加、销”全产业链经营模式。近些年公司也在积极进行渔业养殖创新与突破,但同样深受行业低迷、病害肆虐的困扰,希望可以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加强产学研联合协作,依托各兄弟单位资源,加强交流与协作,共商共讨,共同推进水产业高效、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

刘少军院士强调,当前水产行业品类多、品种杂,但质量却参差不齐,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凸显,寻求一条绿色生态养殖道路迫在眉睫。对此,刘院士创新提出“良种良养良销”养殖方案并对新品种“合欢鲫2号”做出介绍,详细论述了良种良养良销的意义、水产品产量地位、鱼类良种技术及远缘杂交遗传规律及应用等内容。刘院士指出,当前大宗淡水鱼养殖往往采用高密度养殖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养殖风险极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采用良种良养良销模式,培育新型养殖品种可有效打破当前瓶颈。此外各养殖单位可就养殖困惑、养殖经验充分交流,增强养殖业与现代化技术匹配度,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不断提高产业生态化、集约化水平,有种有业,为国家水产行业形成示范,实现水产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针对鮰鱼越冬综合症,中国水产病理学专家汪开毓教授指出,当前越冬综合症高发,越来越多的鱼发生该病,死亡率极高,对行业造成的损失难以估量。疾病高发原因大概有天气温度原因、操作机械损伤、越冬后抵抗力下降、囤塘量过高、养殖水体问题等多方面。对于鮰鱼而言,除了越冬综合症还应特别注意斑点叉尾鮰病毒病、肠型败血症、传染性套肠症、柱形病、链球菌病等相关病例。针对各种病例,汪教授分别给出应对措施及防治原则,要求鱼病治理做到内外同治、病健同治、抗应激与抗菌同用、中西药连用等,为鮰鱼养殖病害防治提供理论技术支持。

养殖疾病、越冬之痛一直困扰着行业人员,制约行业发展。本次交流,听取了一场水产养殖知识盛宴,在深耕养殖痛点、难点的基础上加强了兄弟单位的交流与探讨,促进各养殖单位不断提升养殖技术、整合养殖资源,共同担起国家渔业示范基地的责任,为建设更加高效规范美丽的现代渔业贡献力量。未来,光明渔业也将持续深耕养殖领域,不断深化渔业发展质量使命担当、责任担当,依托沿海地区规模化养殖资源,走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光明渔业养殖示范道路。

会后,所有与会人员针对养殖问题进行深入交流探讨,并邀请专家组深入一线进行现场指导。(张雅婷)